
人心虛怯。
奧運時的熱情壯志,彷彿隨着閉幕禮消失,隨之而來是種種不好的新聞:美國百年一遇金融海嘯、三聚氰胺,然後是傳染病式的恐慌及擔憂,最近一則是東亞銀行的倒閉謠言。
坊間早在有傳言,指奧運後股市大瀉,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智慧,所有事情都應驗了。
所以,心的確虛怯,包括剛辭工的我。
剛畢業,遇着百年一遇的傳染病;剛辭工時,又遇着百年一遇的經濟大蕭條;我又是否一條百年一還的霉人呢!
惟有自己給自己壯膽:幾項百年一遇還沒有給自己打倒,我應該是百年一遇的強人吧!
小題大做
如果說我這幾年生活低潮帶給我最大的啟發,我想是怎樣聆聽別人。
一個生活正面的朋友最近遇上健康困難,朋友紛紛送上慰問,但這些問候當中夾雜了不少「否定」,不斷說朋友的情況不是她想像中嚴重、過一會便好了。儘管我朋友深知這些說話全是好意,試圖減輕她的憂心,但她聽着聽着,心內不期然湧現一陣躁動,因為她實在有不少證據及專業人士的判斷,告訴她健康上真的有着問題,這些安慰說話,仿似不斷否定她的想法,認為她過慮了,甚至是她無端替自己添煩添亂。
我得強調,這位朋友性格藥觀,善解人意,包容性強,但原來在不開心的事情,想聽「合心意」說話的感受,與情緒病病人沒有二致。
與情緒病病人相處的重要技巧之一,是要不具批判的聆聽,要認同患者的感受,但不認同患者的想法。我想沒有多少人完全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,換着以前的我也對此摸不着頭腦,但經歷過生活低潮的我,被多少人批判過的我,我開始明白何謂認同感受,什麼是同理心。
不過,能夠跟我訴心事的都是女性朋友,那究竟男性最需要的是「明白你感受」的同理心,還是具批判性的實際建議?